2016 年歐洲 CSA 的回顧與 CSA 合作農場的倡議

出自Agropedia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2016 年歐洲 CSA 的回顧封面

出處:http://urgenci.net/wp-content/uploads/2016/05/Overview-of-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in-Europe-F.pdf

這本冊子的價值除了讓我們看到歐洲 CSA 的發展樣貌,也讓我知道公民研究的作法,也提供對 CSA 農場調查的面相與模式。

前言

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重新建立了農場、農夫以及消費者的連結。它不見得是目前面對進退維谷的當代經濟的完美解答,但是,我們相信,它能夠給的比您所想的更多。

全世界的 CSAs 的共同基本原則

伊莉莎白.韓德森(Elizabeth Henderson)說,全世界的 CSAs 的共同基本原則是:

  • 相互幫忙與團結-農夫以及吃他的食物的人,彼此直接連結,並且一起承擔風險
  • 使用生態農業的耕作方法(有時還會要求有機認證)
  • 重視生態多樣性並且拒絕基因改造作物
  • 生產者與消費者協商價格,盡最大的可能讓更多的人獲得高品質、安全的食物
  • 教育大眾實際農耕的景況
  • 不斷的改善

歐洲由公民發起的研究與創新網絡

吃飯也是一種農耕行為(...eating is an agricultural act)(Berry, 1993)。

藉由把都市的消費者「連結(involving)」到積極的參與者與共同生產者的角色,CSA 創造了一個新的在地有機以及生態農業產品的市場[1]

社區協力農業提供了一個另類的方式讓農業建立在團結、直接的人類關係、相互信任、小規模並且尊敬環境的基礎之上。

什麼是社區協力農業?

CSA 的主要概念很簡單:一群消費者和他們鄰近的農場結合在一起。他們一同分擔(分享)農耕季節的費用,包括:土地租金、種子、工具以及農夫的薪水。同樣的,他們也分享農場的產出。如此一來:

  • 消費者從他們附近的農場得到他們認識的農夫所生產的新鮮食物;
  • 農夫可以得到良好的工作條件,並為他們認識的人提供產品。

2015 年 8 月,22 個國家的代表在德國鄰近弗萊堡(Freiburg)的黑森林,開始協力研究歐洲的 CSA。會議期間,他們達成了下面的 CSA 工作定義(working definition):

  • CSA 是一種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直接的夥伴關係,藉由長期合作的協議(long-term agreements),分擔農業活動的風險、責任和酬報(rewards)。
  • 通常 CSA 是小規模並且在本地範圍內運作。
  • CSA 的目標是提供以生態農業方式生產的優質食品。

儘管 CSA 具有一些重要的定義特色,例如:長期的協議和直接合作關係,不過,要強調的是,每個 CSA 倡議是獨一無二的。

歐洲 CSA 的發展

科卡涅花園(Les Jardins de Cocagne)是歐洲第一個知名的 CSA,於 1978 年在瑞士日內瓦附近成立。在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整個歐洲僅啟動了一些CSA計劃。然而,在千禧年之交,CSA 運動開始蓬勃發展,從那時起,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出現新的 CSA。

EU1.png

歐洲各國對於 CSA 的稱呼

奧地利

  • Solidarische Landwirtschaft – SoLawi (solidarity agriculture)
  • Gemeinschaftsgestützte Landwirtschaft – Gelawi(community based agriculture)
  • miteinander landwirtschaften – MiLan (farming together)

比利時

  • Flanders: “CSA” is commonly used, but sometimes the term Zelfplukboerderij is applied, describing the activity of

picking your own vegetables or fruit at the farm.

  • Wallonia: the term CSA refers to: various identified systems of local and solidarity partnership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like the GASAP in Brussels, the AMAP in Louvainla-Neuve, Les Grosses Légumes in Belgian Luxembourg, or certain buying groups in other parts of Wallonia) or to the equivalent in Flanders, or to qualify other sui generis food systems sharing common ground with the first two categories at some level.

克羅埃西亞

  • Grupe Solidarne Razmjene (groups of solidarity exchange)
  • Solidarne Ekološke Grupe (organic solidarity groups)

捷克

  • Komunitou podporované zemědělství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法國

  • AMAP – Association pour le maintien d’une agriculture paysanne (Association for Maintaining Small Scale Family

Farming, sometimes also literally translated as Peasant Agriculture)

德國

  • Solidarische Landwirtschaft (solidarity based agriculture)

匈牙利

  • Közösség által támogatoss mezögazdaság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or short version: Közösségi

mezögazdaság (community agriculture)

挪威

  • Andelslandbruk (cooperative agriculture)

羅馬尼亞

  • Asociatia Pentru Sustinerea Agriculturii Taranesti (association for the support of peasant agriculture)

台灣

  • 目前華人地區對於「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re」的中文翻譯一共有四種:社區支持型農業、社區支持農業、社群支持農業、社區協力農業;
  • 台灣早期在合樸農學市集網站上翻譯為「社區支持型農業」,CSA 兩本重量級書籍《Sharing the harvest》(中文書名《種好菜過好生活》),翻譯為「社區協力農業」,《Farm of Tomorrow Revisited》(中文書名《明日的農場》)翻譯為「社群支持農業」,在中國則是翻譯為「社区支持农业」。

歐洲 CSA 的規模

根據我們的估計,並使用一個相當狹窄的 CSA 的定義,到 2015 年,歐洲有 2,783 個 CSA,為 474,455 人提供食物!若是把法國 Jardins de、Cocagne 和所有意大利 GAS[2] 都算進去,這個數字約是 6,300 個 CSA,並為 100 萬人提供食物。 要特別說明的是,要對 CSA 下一個明確定義仍然是在進行中的工作,知識方面,仍然存在許多空白。這項研究在方法上的困難在於要如何判定那些另類的農業運動那些可以被視為 CSA。(參見圖表 EU2 和 EU3)

EU2.png

EU3.png

展望

隨著 CSA 的不斷傳播,一些倡議已經開始開始支持這個運動,包括:目前已經存在的「如何創建一個 CSA」的訓練,而 CSA 農場(或組織)與其他社會、環境運動與農村工作者,例如:奈雷尼(Nyéléni)和生態農業運動,歐洲土地網絡、樸門永續設計…等等的通信與網絡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為了包容 CSA 的多樣性,也有一個進行中的工作來訂定這個運動的基調。其中,由 Urgenci 與國際 CSA 網絡,共同制定了歐洲 CSA 章程和 CSA 定義[3]

除了組織上的進展,成千上萬的創意十足的 CSA 成員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區域解決方案物流(例如:開發自行車拖車)用於運輸重物,通訊和訂購系統。

由於 CSA 不受市場壓力的影響,所以,比大多數非 CSA 農場擁有更大的試驗自由度,因此,這些農場為嘗試創新農業提供了絕佳的環境與技術,例如:多元種植與混林農業系統(agroforestry systems)。除此之外,CSA 還在開發和測試產銷方面的創新可能性,對於非農業領域也很感興趣。

CSA 在許多歐洲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國家。因此,核心往往還是由受過良好教育、年輕都會的特定社會文化群體以及具有社會意識的人來主導,這也不足為奇,因為這些人通常對創新持開放態度。

但是,在比較成熟的國家,我們可以看到 CSA 已經擴散到特定的社會經濟環境脈絡之外。到目前為止,大多數 CSA 都基於蔬菜生產,其他多種農產品是越來越多地被覆蓋。在這種情況下,請注意,很有趣的,已經有一些地方已經建立了社區支持的養蜂業,社區支持的麵包店和社區支持的漁業。

總體而言,農業是我們經濟的基礎,重新形塑這一基礎,CSA 可以成為一個人類走向可持續經濟的模式。

台灣 CSA 的挑戰與展望

CSA 到底什麼時候進入台灣,我沒有正確的答案,但是,早期的主婦聯盟推行共同購買行動當中,就已經看到 CSA 的精神了,這樣看來,台灣接觸的 CSA 的概念,已經超過 30 年了。至於我,第一次知道 CSA 是在 2007 美濃舉辦的「全國農村願景會議」,如果以這一年算做台灣的 CSA 元年,那麼台灣已經推行 CSA 12 年了。

為什麼台灣 CSA 發展緩慢(更貼切的說,是在原地打轉)

我們或許好奇,為什麼台灣的 CSA 發展這麼慢,知道的人這麼少?台灣究竟有多少 CSA 農場?彼此之間有沒有什麼連結、聯盟以及相互交流的活動?這些我都沒有辦法回答。

在台灣,我們時常談創新,但是在創新之前,我們應該做什麼事情?已經發生的事情,就不會是創新,但是,我們時常把別人已經作了幾百年的事情視而不見,關起門來自 heigh,作自己的創新大夢。

刻意縮小解題範圍,不願意面對系統性的問題

面對創新,我們還是喜歡「技術創新」、「流程創新」,對於改變系統(如:營運模式)的事情,大家要不是覺得事不關己,就是覺得能力不足。然而,我們實際上應該在整體的系統觀點上取得共識,然後,找到自己能夠貢獻的位置,切入去參與。

在生態學名著《生物多樣性的早餐》[4]提到因果網絡(causality web),基本上,是希望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看到整體的脈絡,然後,尋找關鍵的線索,加以解決。

認同的力量

我曾經請教過許多的前輩,問他們為什麼台灣 CSA 發展這麼困難?得到的答案多半是「社會性格」或是台灣社會還沒有預備好,那要如何預備台灣的社會發展 CSA 呢?

台灣人心善,但卻往往在面對大災難的時候,才展現「好大喜功」式的慷慨與慈悲,對於規律、日常的善意行為(關注假新聞議題、多留意媒體言論的脈絡、關注暖化、閱讀連署書的內容、珍惜水資源、減少塑膠使用…)幾乎都忽略。

一群人若是可以時常實行,並且關注這些身邊的小事情,這群人會產生「認同的力量」,這種認同的力量帶來的是默契與團結(solidarity)。

消費名詞,不求甚解

你一定聽過「食物森林」、「合作經濟」、「生態農業」…但是,這些名詞真正含意,往往有跟望文生義天差地遠。對於 CSA 也是一樣。

另外,望文生義,不求甚解的結果,也往往導致過度引申,急於擴大效益,卻忽略對整體的影響(例如:生物炭)。

不能再仰賴明星農夫或者團隊

過去很多年,我一直致力於尋找與培育強大的 CSA 生態農夫與團隊,認為目前 online 的農夫,積習難返,我發現這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面,我參與了一些農村運動,大家常常喜歡說,我們是梁山泊好漢,官逼民反,大家聚在一起作點對的事情,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樣的意符是有問題的。

我覺得比較恰當的是《隋唐演義》的「瓦崗寨英雄」比較恰當。時間緊迫,我們無法從幼稚園開始,花 18、20 年,一路培養一個英雄好漢,因此,我們應該把開創新局的目標說清楚,讓天下既有的好漢聚集大幹一場。

就像公視的妥瑞症[5]廣告影片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個社會沒有沒用的人,只有放錯位置的人。

CSA 的重要性與必然性

新自由主義帶來的全球化,讓這個世界非常容易將成本外部化到遙遠看不見的弱勢地區。氣候危機、水資源短缺、饑荒、塑膠海洋…對先進國家來說,這些都還遙遠。但是,所有的數據,都讓我們樂觀不起來。

永續是我們這個世代必須面臨的沈重課題,什麼樣的產業、社會組織以及人性性格可以扭轉逐漸加速崩壞的世界?如果我說是:農業、社區與合作精神,大家應該不會反對。

農業+社區+合作精神=?

台灣友善環境的小農困境

工業化、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是氣候危機的最大助力。覺醒的一群農民,選擇小規模、可持續的生態農業(agroecology),但是,他們立即遇到的困境就是:

  • 耕種面積小,產量不穩定,多樣性不足,時常被既有的有機通路排除在外,因此,要自己行銷、販售、配送農產品,疲於奔命;
  • 友善農夫勞力、財力與技術都有限,缺少互助機制、適當的機器以及充足的知識來管理自己的田地;
  • 更諷刺的是,社區居民雖然想要支持在地小農,卻苦無門道。

遺失的明顯環節:合作經濟

當一群人,基於社會、經濟與文化上的共同需求,聚集在一起,共同建立一個事業,共同經營,共同使用,這個已經在人類社會上歷經 180 年的老慨念,是否可以繼續為當今的永續之路盡點心力?

糧食網絡

既然是網絡,去中心化、最小自主與彼此連結才能保持其穩定性與安全性。

大量的小規模 v.s. 小量的大規模,那一個比較能夠解決問題?

合作農場倡議

合作農場就是一群人,為了滿足「健康食物」的需要,依循合作社的使命、價值與原則所建立的農場。

所謂「健康的食物」不單單是指食物本身沒有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它還包括:食物的生產過程,對於環境的影響應該是積極正面的,而非造成環境負擔;對於動物來說,是以人道對待;對於生產者與消費者來說,是公正公平的。

因此,在本質上,合作農場就是一個合作社,而在底下行文當中,我們把合作社與合作農場混用,合作農場的所有成員我們也統稱「社員」。

合作農場的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可觸摸(tangible)的連結,真實的連結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生產者與生產者、消費者與消費者,它也被稱為 CSA。

合作農場首先應該發生在城鄉交界,集結並強化都會的支持力量,因此,它的責任有:

  • 建立適切的食物通路:合作農場是一個食物的集散地。利用合作社組成的人力,將合作農場自己生產的蔬菜、生產者生產的蔬菜與加工品在合作農場集結,分裝,配送取貨點;
  • 生態農業知識與生產技術的連結:小農送菜到合作農場來,同時可以參與合作農場的農務,除了提供部分勞力,也在技術與知識上,與農場與其他小農、支持的社員相互交流激盪,必要時,也可以相互支援各自的農場;
  • 食農教育的連結:有很多時候,我們不認得食物,也不知道怎麼吃。在合作農場定期的共食活動,可以學習到食物的生長的過程、食用的方式,可以分享食譜、加工方式;
  • 適切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y)與器械工具的連結:建立合作農場與小農所擁有的農機具清單,在必要時,可以租借、合作或者協助維修;

總歸來說,合作農場是用來整編(都會)社區對於生態農業、小規模生態農場的支持力量。

參考資料

  1. ^ 原文:By involving citizen-consumers as active participants and coproducers, CSAs create new local market outlets for organic and agroecological products
  2. ^ GAS (Gruppo di Acquisto Solidale – Solidarity Purchase Group)
  3. ^ http://urgenci.net/we-have-found-common-ground/
  4. ^ 誠品書局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223441913200
  5.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6%A5%E7%91%9E%E7%97%87